客服电话:19956591960、19956596552
王敬恒
备案作品:1445幅关注:121006
http://artist.wjheng.zhuokearts.com
扫描进入艺术家微官网
简介

王敬恒家人建此网站。有序上传作品图片1400多张。资料图片300多张、搜集印章图片60多张。



王敬恒(19272012)生于四川省成都,又名王易,号季之。杰出的大写意山水、花鸟、人物画家。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认为20世纪中国水墨画家在特定历史时期艺术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其作品展示了王敬恒水墨画艺术的当代意义,也印证了中国绘画特别是传统中国画远未走人穷途,而有其不断探索的变革步履。在这样的变革历程中,王敬恒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中国美术馆珍藏其作品100幅。

先生37岁开始自学画。花卉师法吴昌硕、任伯年等;山水师法沈石田、黄公望诸家,认真研究黄宾虹笔法墨法;后结识画家陈子庄。一生远离尘嚣,寂寞耕耘,终于成就个人独特风貌



1974 识陈子庄。陈极赏先生之学识画才,激励先生坚持莫辍,并反复告诫“画贵有己”。先生终身探索不止,直到临终还在考虑如何改变画法。

1979 马悦然(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之一,瑞典汉学家)探亲来成都,在青羊宫观看先生《水鸟图》,叹赏,认为有八大遗风, 并托人寻找先生。 


1981 马悦然陪同瑞典皇后访问中国,购藏先生作品多幅,并向瑞典皇帝推荐,王室也收藏先生作品两幅。 

1983年 至汶川、马尔康一带游历三月余,与山石林木朝夕相处,心感神交,为日后的大量创作奠定了基础。

1988  在四川省美术馆举办“王敬恒先生画展”;


1990  参加《四川与台湾同乡书画展览》; 

1991 开始重点探索山水画论,以书法之笔意笔法入画。喜读西方人文书籍,深感自己民族文化之不足,必须吸收西方思想来充实自己的天道观的美学思想,再加退休有余暇常到野外观察自然,又研读了许多西方人如塞尚、凡高、毕加索等等的画册,还从中外民间艺术中广泛吸取养料,从而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艺术语言,个人画风逐渐形成; 

1994  二十余幅作品在法国图鲁兹市各沙龙及院校展出,随后接受法国《十字报》记者来华采访; 

1996  部分作品在图鲁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楼展出; 


2000  参加成都现代艺术馆“世纪之门:1997-1999中国艺术邀请展”; 

2000  在成都现代艺术馆举办“王敬恒画展”;   

2001  作品参加“《荣宝斋》期刊创刊一周年迎春书画名家邀请展”; 

2001  应邀参加第一届成都双年展。接受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专访、上海电视台专访。

2002  被聘为成都画院客座艺术家与批评家。被聘为四川美术学院国画系客座教授。 2004  应邀参加上海美术馆“高山流水:当代山水邀请展”;

2004  应邀参加“当代中国水墨神韵提名展”并获“终身成就奖”; 

2005  应邀参加成都现代艺术馆“第二届成都双年展” 

2007  应邀参加成都现代艺术馆“第三界成都双年展”; 


2008  接受成都电视台CDTV-1《新闻18点》人物专访。 

2008  王敬恒先生将自己精品力作100幅捐给国家,中国美术馆代表国家接受捐赠,并特别举办“王敬恒艺术暨捐赠作品展"。中国美术馆认为“王敬恒先生的作品是20世纪中国水墨画家在特定历史时期艺术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还认为其作品“不仅展示了王敬恒水墨画艺术的当代意义,也印证了中国绘画,特别是传统中国画远未走入穷途,而有其不断探索的变革步履。在这样的变革历程中,王敬恒先生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2008  应邀参加“上上美术馆·国际艺术年展” 

2008  应邀参加《永远的奥运》奥林匹克史诗画展。 


2011  “中国美术馆50年捐赠作品大展” 先生5件作品入选展出; 

2011 捐赠2幅佳作给“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中国艺术批评专项基金” 

2011 参加《书画同源提名展》。

2011  应邀参加“水墨文章” 当代水墨研究系列展,在武汉美术馆选展出; 

2011  接受成都电视台CDTV-2《魅力成都》栏目专访。 

2012 遵照先生遗愿,家属向武汉美术馆捐赠王敬恒山水作品10幅。


先后出版《王敬恒画集》、《王敬恒书法集》、《王敬恒谈艺录》、《中国美术馆藏王敬恒捐赠作品集》等。 


王敬恒的作品体现出很深的传统功力,横涂竖抹、纵横恣肆,充分发挥书写的自由性。加上常以现代戏语、歌词作题跋,更是意趣横生。透过传统形态的笔墨传递出当代性文化因素,这是王敬恒的最重要特色之一。    















相册
共有69幅作品
快速索引
1988 (62岁)于成都金泉街老屋
1988 (62岁)于成都金泉街老屋
1986(60岁)摄于成都
1986(60岁)摄于成都
1985(59岁) 于成都金泉街
1985(59岁) 于成都金泉街
1984(58岁) 自画像《年青的我》 纸本 水墨设色  12x6.5cm
1984(58岁) 自画像《年青的我》 纸本 水墨设色 12x6.5cm
1984(58岁) 在老宅观看《信使》1981年1期毕加索专刊
1984(58岁) 在老宅观看《信使》1981年1期毕加索专刊
1984年11月于汶川  【注】1983年 至汶川、马尔康一带游历三月余,与山石林木朝夕相处,心感神交,为日后的大量创作奠定了基础。
1984年11月于汶川 【注】1983年 至汶川、马尔康一带游历三月余,与山石林木朝夕相处,心感神交,为日后的大量创作奠定了基础。

客服电话:19956591960、19956596552

©2005-2021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